此三至者,非圣人莫之能尽。
没有管理制度、法律政令,人可以依据现实需要来制定。其一,为政在人内在要求广大为政者修身以道。
孔子主张为政者要先立仁于己,博施济众,广聚贤才,道之以德齐之以礼,以刑防奸,实现社会的良治久安。如此,取人以身,修身以道,修道以仁就容易理解了,即:国家政治的好坏在于人,为政者既要选拔任用贤人,还要以身作则,以道德修身。因此,周初对天和天命的宗教信仰中,已经跃动着人文精神,萌生了人为贵的思想。这里所说的直即为有德贤才,而枉则为邪佞小人。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《民之父母》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,他深入阐发了为政者如何为民之父母,要求为政者必达于礼乐之原,四方又败,必先知之,即必须通晓礼乐的本源,任何地方发生了祸患,必须自己首先知道。
(同上)专用五刑必须合乎天道,即使是罪行轻微也不能随意赦免。他强调人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,认为人是社会最根本的存在、最具决定性的力量,社会秩序终究也是人的秩序、人的关系,故而必须重视发掘人在为政中的主观能动性。然非礼勿视听言动,则耳目口鼻之欲较多。
朱子曰:‘克己之私有三:气禀、耳目鼻口之欲,及人我是也。39 《宋史》,中华书局1977年版,第12702页。【24】朱熹从克己诠释义胜私欲的角度指出,学者应省察天理人欲此消彼长的关系,学者之学始于革尽人欲复尽天理,学者应以克人欲为事,克人欲就能致其知,就能无不明。二、践履:治心修身与正心窒欲 朱熹注重在实践中贯彻自己的克己诠释思想,包括劝导学者以此治心修身、进谏君王以此正心窒欲等,为自己的学术、政治立场张本。
从陈贾、郑丙、林栗对道学的反对奏折以及叶适的辩护奏折、楼钥的调停奏折中,我们可以窥见一斑。不知哪个是夫子所指者?曰:‘三者皆在里。
【2】难能可贵的是,朱熹不仅对克己进行了创造性的理学化诠释,详实阐述了私欲的具体所指,而且躬亲实践,不断加强内圣修养,劝导学者以此治心修身,乃至进谏君王以此正心窒欲。《论语》克己是儒学重要命题,自孔子提出后,诠释不断,意见纷纭,如释克己为能己胜己之私约身约俭己身责己治己等。私欲害人,甚于寇贼,故必勇往力行克而去之也。克己复礼作为《近思录》第五卷,是内圣的领域,诚然事关学者修养。
28 倪岳:《论语讲章》,《青溪漫稿》,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251册。有关理学传承,见范立舟:《南宋乾道、淳熙年间理学传衍述论》,《暨南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06年第4期。4 黎靖德编:《朱子语类》,中华书局1986年版,第1044页。【18】耳目口鼻四肢之欲有时候损害仁,有时候不损害仁。
27 《二程集》,中华书局2004年版,第447页。学者须是革尽人欲,复尽天理,方始是学。
36 李心传辑:《道命录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,第48页。44 陈来:《宋明理学》,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,第201页。
14 黎靖德编:《朱子语类》,中华书局1986年版,第951-953页。【46】在朱子的倡导和引领之下,宋代学者尤其是士大夫阶层始终关注修身,即使是著书立说,也更倾向于思考内圣修养,并在实践中落实克己之胜私欲要求。林栗、郑丙与陈贾为同科,他们反道学皆有迎合宰相王淮之意,属派系之争。45 刘子健:《中国转向内在: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》,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,第150页。可见,当时反道学势力极盛,道学之争异常严酷。朱熹用以训克的胜即为战胜的意思,较好理解,至于身之私欲,尤其是私欲,并不好把握,这也是理解朱熹克己诠释思想内涵的关键所在。
四者,气禀之偏难知难识难治。正因如此,才要克去这种人我之私,从自己做起。
21 黎靖德编:《朱子语类》,中华书局1986年版,第1488页。己,谓身之私欲也【3】,所以克己就是胜身之私欲。
一是克己受道学家的重视,是经典诠释等学术活动的重要内容,克己甚至已成为朱熹等道学家的代名词。在朱子的倡导和引领下,理学士大夫始终关注修身,即使是著书立说,也更倾向于思考内圣修养,并在实践中落实克己之胜私欲要求。
33 真德秀:《大学衍义》,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,第169-189页。7 《朱子全书》第23册,上海古籍出版社、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,第2543页。人心是此身有知觉,有嗜欲者,如所谓‘我欲仁‘从心所欲‘性之欲也,感于物而动,此岂能无!但为物诱而至于陷溺,则为害尔。作者:郭园兰(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/ 道德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) 来源:《原道》第41辑(陈明、朱汉民主编,湖南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) 进入专题: 朱熹 克己 。
24 黎靖德编:《朱子语类》,中华书局1986年版,第225、291、783页。若不讲明体察,极精极密,往往随其所偏,堕于物欲之私而不自知。
其二,进谏君王克己以正心窒欲。不过,朱熹所要克的耳目口鼻之欲有所侧重,他并不是绝对禁欲主义者,他不反对人的所有欲望,他所主张的去人欲有其哲学理据。
为了说明克胜的私欲是过度的欲望,朱熹还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方。道学家还以此假名济伪,说一套做一套,言行不一,本想当官却说吾常泥泽冠冕,本想发财却说吾能粪土千金。
22 黎靖德编:《朱子语类》,中华书局1986年版,第224页。楼钥因此上奏,乞人主执其两端,而用其中,使士大夫能无竞,众贤和于朝,国家不生于厉阶,天下不至于甚弊。41 叶适:《习学记言序目》,中华书局1977年版,第731页清政权巩固后,船山以身报国梦终归成空。
船山家族学风浓郁,他自小跟随父亲王朝聘学习先贤典籍。船山逐渐体悟到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逐一时之名利,而应像先儒与其父所教授的那般,要立足于家国大业的发展需求来建构君子人格,将民族大义作为读书治学、经世致用的毕生价值追求。
山中岁月的星霜荏苒盖不住思想巨擘的璀璨光辉,蔚为大观的船山学说历久弥新。船山母亲谭氏高风亮节,在家族中孝顺长辈、勤俭持家,并时常扶贫济困,为亲邻所赞誉。
因此君子要体认《大学》之三纲,基于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的道德修养,通过人性未发之际的存养和已发之际的省察来实现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的君子现实追求。在历经了世事沧桑后,随着学思的不断加深,船山对君子人格的构建愈发在意,在其400余卷著作中,君子二字屡见不鲜。
文章发布:2025-04-05 13:20:58
评论列表
……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无者,天地未剖,阴阳未判,四时未分,万物未生,汪然平静,寂然清澄,莫见其形。
索嘎